本市科技动态
首页
>> 科技动态 >> 本市科技动态
用科技创新构筑发展的“护城河”

发布时间:2022-06-23 09:4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新闻网字号:[ ]


记者从今天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了解到一组数字:今年一季度,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68.77%,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4%,均居全省第一。这背后,彰显的是威海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加速集聚的创新要素,以及一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源源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微信截图_20220622195411

作为获得“省科技奖”的四家单位之一,招商局金陵船舶今天在会上受到隆重表彰。凭借艰苦持续的科研攻关,这家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一举实现了对高端客滚船快速建造技术的创新突破,将船舶建造周期从原来的218天降低到现在的95天。目前,企业无论是手持订单量还是交付量,均居全球第一。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欧书博:“原来我们厂是两个坞造船,两个坞一年也就只能交3艘到4艘,但是现在我们一个坞就可以造3—4艘船,可以说它的效率提升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我认为这个奖项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的一个认可、精神上的认可。”

科技创新,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关键的动力支撑。近年来,威海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近五年数量增长了4倍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则4年增长了1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5年前的40%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68.77%,比重全省最高。持续涌动的创新活力,正在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山东省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汪映荣:“创新是涵盖了我们整个‘国和一号’建设的精髓。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梳理出来了‘第一’和‘第一次干’在世界上有14项,‘第一’和‘第一次干’在中国有26项,这些都是首堆工程。我们做好经验反馈,做好创新准备,推进一系列的新的重大技术、重大材料、重大装置,还有我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把‘国和一号’打造成一个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

创新,还需要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受全球疫情冲击,当同行业还在遭受订单骤减、市场不稳等风险挑战时,万丰镁业的表现却恰恰相反。今年1-5月份,企业的利润增长高达70%,这背后,是他们用坚实的人才链支撑起了发展的产业链。

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训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的引进、我们平台的建设是实实在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因为人才是靠企业引进的,可以带动项目,把我们好的项目带到威海来,所以威海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从我们创新这个角度考虑,推动我们企业的经济发展。”

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专家1529人,累计培育了32名国家级、172名省级领军人才,新增高层次人才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威海市立医院党委委员、中心实验室主任王明义:“整体我对威海地区的人才引进和科研工作者的支持,我个人觉得是做得是非常好的。我们团队现在有8个博士,来自于全国各地,从他们的人才引进的时候帮助安家了,以及项目配套的经费,以及提供的平台,我觉得做得非常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今年,威海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是众多城市品牌中最能代表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称号,对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威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远国:“我们要把创新链体系化建设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加快发现一批单个企业‘卡脖子’技术,发现一批产业上下游链条式协同攻关技术,发现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系统化的创新技术,发现一批具有引领性、有裂变潜质的重大技术,要推动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让大企业更强、让强企业更大,高水平建设好国家创新型城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