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关于实施“红舵引航工程”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05-17 16:2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科学技术局字号:[ ]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一步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科技服务业创新支撑能力,助力全市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实施科技服务业“红舵引航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党建引领,锚定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五大任务,将党建工作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实施科技服务业“红舵引航工程”,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党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构建链条完整、特色突出、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使其成为助企工程、惠企工程、兴企工程,推动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发挥行业党建“引擎”效应

1.构建科技服务业党建工作体系。在市委组织部指导和市科技局党组领导下,建立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党委(以下简称“行业党委”)为“引擎”,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党组织、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党委(以下简称“协会党委”)、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为“轴”,全市科技服务机构为“轮”的“一擎三轴多轮”党建工作体系。行业党委负责统筹指导全市科技服务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负责领导指导辖区(平台)内科技服务机构党建工作。协会党委在行业党委指导下,会同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做好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联创共建、组织协调、评先选优等工作,承接行业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好“三轴”的联动带动作用。全市科技服务机构既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又接受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党委的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多轮”协调运转。

2.夯实科技服务机构党建工作基础。行业党委负责制定全市科技服务机构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有党员的科技服务机构应全部建立党组织,有3名以上党员的要单独建立党支部,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和专兼职党建指导员,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在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设立“创客”党支部,吸纳“临时”创客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在科技园区、创新研发平台建立“候鸟”党支部,吸收外来专家、技术人才等流动党员参与党建活动,充分发挥临时创客党员和外来专家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党建与业务双提升活动,实施党员骨干双培养计划,建立“育新支部”,强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后备党员人才库,努力把技术创新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管理人员,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开展以进机构、进平台、进园区,访支部、访党员、访服务对象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访”活动,走一线、议思路、听建议,分批次、分类别走进服务机构、创新平台、科技园区等,摸清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听取企业、机构的创新发展需求,帮助出谋划策、解难解困。

3.建立科技服务业党建联创共建机制。面向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党组织,积极探索培训联抓、工作联动、机制共建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行业党委与全市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1+N”党建联创共建机制。组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重点科技服务领域的党组织,开展党建结对共建,通过信息互通、人才共享、载体互动,及时将零散的做法系统化,成熟的经验制度化,形成一批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党建+科技服务”工作品牌,建立一批示范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科技服务示范党组织,实现全市科技服务业党建工作同频共振。

(二)提升行业建设水平,发挥重点机构“示范”效应

4.加强科技服务行业政策支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向“服务内容高端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供给网络化、服务链条细分化、服务模式平台化、服务领域跨界化”方向发展,围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重点服务领域,分类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建立科技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监测机制,定期发布示范科技服务机构名录。充分运用“创新券”等政策红利,发挥财政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服务获得感、成就感。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建立完善专业的评价体系,挖掘在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产生的科技成果,评价其商业化、产业化的潜力与可行性,切实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5.强化科技服务行业自律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全市科技服务机构自觉遵守《科技服务业行业自律公约》,制定科技服务业服务规范和标准,督促科技服务机构认真落实履约责任,行业党委通过科技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机制,对优秀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表彰宣传,营造崇尚先进、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对恶意竞争、存在欺诈行为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大曝光力度,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6.推进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育鹰计划”,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机构党支部书记、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技术经纪人、知识产权代理人等专项培训活动。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端科技服务人才,或柔性引进各类兼职“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提升行业人才档次。经常性地组织创业孵化类、技术交易类、科技咨询类服务机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跨地区、跨省市进行业务交流和观摩学习,找差距、学经验、促发展。

(三)集聚创新资源,发挥创新平台“磁场”效应

7.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园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成效好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园区党建工作经验加以推广,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党建示范高地、产业创新高地、科技人才高地。按照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推进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发展。力争年内将威海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医疗器械产业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推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上档升级,各科技园区孵化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8.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服务支撑作用。以平台党组织为纽带,开展多维度的联建共建活动,将平台建设成为各类科技资源融通、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枢纽。加快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年内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5项以上,落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项以上,培育孵化企业4家以上。围绕特色产业领域,设计布局3-5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有针对性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创先进制造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培育建设医学检验、神经系统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争取全年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布局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15家以上。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科技云平台聚集效应,持续推动科技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上云。发挥山东国际海洋高新技术交易中心作用,提高对海洋科技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要素共享融合,推动创新服务平台提质增效。

9.充分发挥科技市场的产业聚集作用。实施“红磁”计划,增强科技市场吸纳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服务机构聚合发展、抱团成长。通过举办“郭永怀之星”创新争霸赛、中韩创新大赛、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合作大会等活动,广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探索在韩离岸孵化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国际化区域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海外创新创业平台。实施“红巢引凤”计划,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搭建海外引智平台,以外国专家驿站为载体,建设中、英、韩三语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分层分类为外国专家提供24项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云上荟”“大讲堂”“主题行”等品牌活动,争取全年吸引1400名以上外国人才在威创新创业。通过“揭榜比拼”方式,在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先进制造等领域,梳理100项行业共性“卡脖子”关键技术,组织力量集中攻坚,为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四)创新服务方式,发挥基层组织“合力”效应

10.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队伍。发挥行业党委作用,以组织各类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等活动为牵引,引导研发类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七大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加大研发投入、聚拢专业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在科技型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方面有效发挥助推作用。牵头组织实施“微成长”“小升高”梯队培育计划,推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重点资助、优先支持、滚动扶持、加快培养壮大一批能够支撑威海未来发展、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力争达到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力争达到1000家。

11.拓宽科技服务影响范围。依托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科技咨询师,组建“科技服务讲师团”,举办“科技服务大讲堂”系列活动,采用网络直播、微课堂、线下培训、媒体解读等方式,广泛宣传科技服务信息;采用进企业、对接会、主题沙龙等形式,举办“科技服务面对面”系列活动,围绕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指导、成果转化、财税培训等内容,为企业解疑答惑、问诊把脉,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12.营造创新争优浓厚氛围。在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中开展“亮身份、做表率、争当科技服务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企业、服务创新、服务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市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设置政策宣讲、科技咨询、创业辅导、专利援助等志愿服务岗位,实行积分制管理,引导在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业务骨干积极参与,根据专业特长,认领志愿服务岗位。每年采取科技服务机构党组织推荐与志愿服务积分综合考评等推选方式,集中表彰一批“科技服务先锋先进个人”,在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中营造学习先锋、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开发区组织部门要加强党建对科技服务业的引领,强化组织协调,制定支持措施,创新党组织助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技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对科技服务机构和党组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分析,给予分类指导,完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推动全市科技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推动政策落实。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建立市场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逐步构建创新、转移、激励、投入等多方位的政策体系。

三是组织开展试点。坚持先行先试、有序推进,选取部分园区、平台、机构先行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体现党建引领、满足创新需求的工作载体和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科技服务样板工程。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科技服务优秀人才、党建科技服务先锋、优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示范项目和基地等先进典型和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