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科技动态
首页
>> 科技动态 >> 本市科技动态
威海营商行 | 营商环境更稳定更开放更包容

发布时间:2021-11-10 12: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新闻网字号:[ ]


创新创业更活跃、市场更开放、生态环境更和谐、交通运输更便利……今年,我市加大包容普惠创新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再造和服务企业升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市科技局

“四个到位”厚植营商新优势

市科技局聚焦创新产业发展,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提高引育效能,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全链条,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新态势。

政策宣传到位。市科技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创新能力较强的1726家企业,点对点推送政策信息,制作并发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宣讲及最新评价操作指南,精准帮助和指导企业快速高效完成系统填报。组织多场专题培训,录制并发布政策宣讲视频,参加招商“服务大使”线上讲堂,将政策解读范围扩大到规上企业、创新型企业、外资外贸企业、上市挂牌企业等有培育潜力的企业,实现“应知尽知”。

服务精准到位。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级培育库,引导符合要求的272家企业入库,联合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准确归集研发费用,提高认定通过率,今年上半年,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4.71亿元;持续探索科技金融深度合作,围绕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落实工作召开座谈会,与银行机构、市产投集团共商助力科技型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前三季度,已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32亿元,惠及10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银行威海分行签订《科技金融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探索构建“科技—孵化—服务”模式,推动建设银行在我市6家孵化机构挂牌运营“创业者港湾”联盟店,设立15家“创业者港湾”服务店,入湾企业达到572家,授信金额4.89亿元。

措施见效到位。科技创新融入经济发展的“全链条”,催生产业发展内动力,提高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市科技局建立新兴产业“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繁育库,入库企业62家,同时组织召开威海“金种子”融资对接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银企对接会(环翠区专场),4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签约,合同总额达1750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8.69%,居全省第一。

攻坚突破到位。围绕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摇篮”计划和“聚星”行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0家,1家孵化器列入2021年度拟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公示名单;锚定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不够多的问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开展威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的通知》,建立上市后备库,公布首批25家上市后备库入库企业名单,对入库企业给予分类培育、专业辅导和精准扶持,帮助企业畅通上市“绿色通道”。

市人社局

打造聚集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市人社局强化政策激励、创新经验做法、搭建平台载体,聚集青年人才来威创新创业,助力打造青年人才招引与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新局面。前三季度,全市新增青年人才1.5万人。

创新建立对接高校联络机制。市人社局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在全省创新建立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对接高校常态化联络服务机制,对接联系高校680所,开展政策宣传、岗位推介,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渠道,全面铺开人社干部对接高校引才新模式;首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与11所驻威高校联合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一系列咨询指导等服务;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威海基地”协议,搭建名校学子在威海企业实习交流的平台,借力高端智慧服务我市企业经济发展;创新方式拓宽招引青年人才渠道,“线上+线下”全方位引才。在线上,推动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入驻国家级招聘平台“就业在线”,全市5000多家企业、9万多个岗位需求同步推送给全国的求职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线下,先后启动实施多场赴外引才活动,并邀请燕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73所高校来威与我市45家企业面对面开展对接交流,助力打造青年人才聚集新高地。

市商务局

多项举措促进外商投资

实施招商引资冲击新目标奖励支持办法。为营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市商务局于2019年出台了《威海市招商引资冲击新目标奖励支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及引荐人按照比例实行奖励。截至目前,有5个外资项目获得省级重大外资项目奖励。

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的通知》,实现在谈项目跟踪服务、政策指导、企业设立、项目建设保障、投诉协调全流程一条龙服务。建立外商投资“政策直通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外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领导联系外资重点项目机制、重点招商项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并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投诉协调机制。

落实要素保障,保障外资项目落地。出台《威海市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专项小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威海市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专项小组,统筹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扶持研判,并结合产业专班的项目评估结论,集体研究、高效决策,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财税扶持、资源倾斜、容缺办理等服务,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

市交通运输局

“三大交通圈”立体互联

市交通运输局锚定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加速推动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三大交通圈”立体互联,持续优化我市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荣成市创建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在路网建设、客运服务、物流体系、政策保障四个层面,加大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力度,打造通畅的交通运输新体系。实施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和城乡物流一体化工程,作为路通、人兴、业茂、商繁、财旺的“任督二脉”,合力构建荣成特色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体系,打通交通运输瓶颈,打造通达日韩、辐射内地的陆海通道,变交通末梢城市为海陆运输节点城市和全省陆海联运示范城市。

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按照规范化、网络化、一体化、品质化的要求,着力在加强设施提升、优化路网结构、创新养护机制、推进路产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实施“农村公路+”工程,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打造了一条条产业路、创业路、旅游路、生态路。

推动公共交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公共交通“一卡通用”,推动交通一卡通实体卡和移动支付方式深度融合,会同相关部门建设交通互联互通管理平台,完成密钥管理子系统、交通应用数据准备系统、本地应用测试系统等核心功能开发应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县级互联互通全覆盖,市民凭一张“市民卡”即可走遍威海,并与全国313个地级以上城市互联互通。在实现“一卡通”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一次审核,全域通用”,特种卡线上年审业务,公交实时动态“一网查询”,市民卡、健康码“卡码联动”等多项便捷服务功能。

推动交通物流运输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推进中韩整车运输前期工作,稳定开行国际班列,创新“交通运输+邮政快递融合”“特色产业+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等服务模式,畅通国内外运输大通道。在去年争取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入围交通强国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争取使“日韩—威海—欧亚”东西双通道“一单制”试点工程列入全省10个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之一,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威海市东北亚物流大通道的核心区位以及威海港作为对日、对韩开放前沿的特点,整合“公”“铁”“海”“空”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

市生态环境局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助力营商环境新提高

日前,乳山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级及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起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

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全面构建“1+1+8”制度体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8大标志性战役,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优。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通过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进会上进行了典型交流。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华夏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按照“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目前76家企业的124台淘汰类电炉全部拆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8.3%。推动工业生产、清洁供暖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两年完成煤炭压减任务的地市。

实行最严厉的责任考核。编制部门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层层压实环保责任,把抓好今年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市委常委分区督导、市政府领导包案督导,强化市级综合督查、区市属地督查、部门专项督查,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落实不到位不销号。发挥目标绩效考核作用,将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和通报细化到镇街,对连续2个月以上排名后五位且不达标的实行约谈问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